为什么说大城市最适合发展预制菜?
目前来看,预制菜已对食品加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,尤其体现在冷冻技术的升级上。叮咚买菜预制菜研发人员告诉记者,以往相当数量的食品加工厂不愿采用液氮冷冻。尽管这是当下效率最高的冷冻技术,能够在防腐剂零添加的情况下,最大限度为食物锁水锁鲜,但成本高。“购买一车液氮需要十几万,用不了多久。”
然而,当保质期更短、食物鲜度要求更高的预制菜大规模出现后,人们发现那些硬件设施强、冷冻技术有优势的工厂往往更容易获得预制菜品牌巨头们的订单,无形中倒逼着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优化转型。
大城市市民在对预制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上,全国排名靠前。“中国餐饮的中心在华东地区,而华东地区看大城市。目前,预制菜在大城市餐馆里的使用比重已经非常大了,除了连锁店,一些小型餐饮店也在使用预制菜。亚洲渔港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多个大型中转仓库和城市配送仓,而大城市仓的周转率始终名列前茅,忙碌得几乎全年、全天候无休。因此,我们将来一旦开发面向C端的预制菜,大城市一定是先发地。”夏珊珊透露,目前亚洲渔港已有计划,未来1-2年内在大城市成立市场前端机构,负责核心的研发和市场端口业务。
除了市场基础,大城市抢抓预制菜风口更大的优势体现在物流上。七八年前,如果一个预制菜品牌想要通过新零售渠道卖货,能够确保运输效率的冷链快递几乎只有一两家,且成本奇高。发一单一公斤的货物,纸箱、泡沫塑料加运费,商家一共需要付出50多元。
然而近两年,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间的、区域内的冷链服务商。尤其在大城市,冷链干线物流、区域城配物流更发达,大大降低货物的流通成本。据介绍,亚洲渔港在其他城市的订单起送价是5000元,但在大城市、北京、广州,起送价已降到2000元。借助物流设备优势、人员优势,预制菜得以打通最后一公里。“不远的未来,我们也可以像日本那样,实现大量冷冻、冷鲜预制菜商品唾手可及。”夏珊珊说。
此外,大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生鲜电商产业,也为预制菜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。预制菜要想保障品质和口感,全程冷链和快速配送是基础,“库存周转”是关键。目前,大城市预制菜商品的平均库存周转在7天左右,相比过去的冻品动辄要在超市冰柜里摆放大半年,新鲜程度差异可想而知。
再加上生鲜电商在市内各个社区配置了前置仓,使得预制菜从离开冷库,到通过外卖骑手送至消费者手中,前后不超过半小时,大大降低运输环节对食物风味的影响。
因预制菜在大城市起步早、销售面广,先行一步的过程中,也最先遇到市场准入方面的、强链补链方面的问题和堵点。
此外,在今年的预制菜热销过程中,市场上的反馈也出现了褒贬不一的情况。有市民反映,购买的预制菜“偷工减料”,与图片不符。也有人吐槽,某品牌佛跳墙预制菜“工业味道很重,不敢吃”。食品专家表示,接下来行业应逐步出台对商家资质、加工过程、运输环节、配送环节的全流程监管办法,让消费者吃得放心,也让相关企业发展得安心。
预测拥有3万亿市场规模的“新赛道”会否前景光明,还有待各方的进一步努力,大城市有机会、有能力,也有责任打出样板来。